团学动态

当前位置 : 

每日一讲|生科院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八周每日一讲优秀稿件

来源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 : 生科院新闻中心     时间 : 2022-11-12     点击 : 125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十月主题为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书写中国故事,讴歌奋斗人生。以下是第九周优秀稿件展示:

信件传声,故事抒情

/图 生科216曹祎

    2022年10月27日星期四,生物科学(师范)216班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号楼108教室开展每日一讲活动,围绕十月主题“书写中国故事,讴歌奋斗人生”,周巧慧同学发表了题为“信件传声,故事抒情”的演讲。

    首先,周巧慧同学以一封特殊的信件作为开题演讲的导入。她介绍到,2021年,来自32个国家的45名北京大学留学生代表曾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致以美好的祝福。同时,他们在这封信中讲述了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体会和感悟,以及他们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农村看到的众多改革和创新,并且深深感慨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使得当今中国焕发出无与伦比的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朝气。他们在信中表达了对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由衷赞许,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高度认同。  

    其次,周巧慧同学对这封信做了深层解读。这封信以旁观者的视角,向中国人民展示了我们身在其中的新时代中国环境——足以令我们骄傲,让世界人民为之喝彩。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身处其中、参与其中,反而让我们忘记了中国也曾有过苦难过去,让我们忽视了我们的今天温柔美好,让我们迷惑了仿佛平和生活轻易得来。这封信从侧面向我们反映了,2020年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来,中国农村和偏远山区贫困情况确确实实地有所改善,而且其中的变化是显著的。基层干部真切地在脚踏实地地工作,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解决难点、痛点。

    接着,我们了解了习近平主席对留学生的关怀,他简单而认真地给出了回信详述如周巧慧同学所言,在收到这封信后,同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这些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演讲最后,仍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你们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这对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十分有益。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本次活动,让我们知道日益繁盛的中华家也吸引了许多外籍留学生的来到,让我们了解到习近平主席对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关怀,提醒我们这中华盛世来之不易,督促我们不忘回报社会教育之恩。同时,基层干部努力发掘创新致富之路,是我们的可以未来可以借鉴的经验、可以学习的榜样。

图片1


百年校史成大道 班团建设育新风

/文 生科225 朱可墨

10月28日上午,生物科学(师范)225班的同学们于下沙B号楼310教室开展了“每日一讲”活动,本次演讲人为朱可墨同学。

首先,她引用“每个优秀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这句话,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觉得这句话很适合那些在奋斗的进程中多次想要放弃的人,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可能就是时间早晚问题,根扎的深了,它自然就会愈加茁壮,人生才会更加熠熠生辉。紧接着,她围绕徐梦桃运动员和谢安华院士进行论述。“北京冬奥会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中夺得冠军的徐梦桃。—次又一次的伤痛没有击倒徐梦桃,因为她从未惧怕过生活带给她的挑战,从未停止砥砺前行,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因为她一直热爱着在那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自己......在‘千家万户饭碗’的赛场上,有一粒小小的种子,而这粒种子倾注了谢华安院士的全部心血。谢院士为了这种子,坚持奋斗了至少五十年的时光。

最后,她对上述的案例进行总结:“前辈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心中有方向,人生有梦想。如今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怀揣着梦想并为之奋斗,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会奋力书写更加烂的明天!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不能不去奋斗!”话毕,场下的同学们回以热烈掌声。

本次活动中,朱同学的演讲以事例为据,为同学们搭建进一步加深对奋斗人生理解的桥梁,推动奋斗的学风在班级中蔓延,也让大家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

图片2


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故事吾辈传

/生科216杨采妮 /生科216张明

2022年10月17日,张明同学在生科216班开展了主题为《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故事吾辈传》的每日一讲活动。

首先,张明同学向我们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例举了李子柒、樊锦诗这些热爱并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东方智慧的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结合时代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加以创新:李子柒用近乎白描的拍摄手法,记载了她简单而又朴素的田园生活。她将生活的热爱刻画在了美味的佳肴,茶叶,手工艺品中,将中国人孝顺,温和,勤劳写在了行动中。将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远离世俗的恬静生活传达给了全世界。樊锦诗则是将大半生都献给了敦煌文化艺术,在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黄沙之中,筚路蓝缕地开创了莫高窟保护和研究的基业;推进“数字敦煌”的建立,将敦煌文物通过形成高智能数字图像,永久保留敦煌艺术和人民智慧。

接着张明同学强调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奋斗精神奋斗是人生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人生最有效的磨砺奋斗精神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优秀品质中国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初期就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斗争抗日战争中广大中国人民为国家冲锋陷阵宁死不屈几百年来无数的中国儿女奋斗一生用鲜血和汗水换来了和平生活谱写了一篇又一篇激昂的乐章如今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国际竞争也愈发激烈世界各国冲突不断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将点点滴滴的奋斗投入到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业中每个人的努力都会汇成万片星光展示出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最后张明同学向我们呼吁争做民族复兴的践行者做中国故事的续写者”100年前一群学生以生命为抗争打破封建的桎梏向世界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赞歌10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迎来了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为广阔的舞台去展现去担当去磨练在时代激流勇立潮头肩负重任在实现民族复兴途中越挫越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通过这次演讲使同学们心怀所志我们青年要接过国家复兴之梦的接力棒在青春的画卷上叙写最美丽的中国故事

图片3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关注我们
学院团委微信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