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十月份主题为“持方正之心,杨师德师风 ”、“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技术赋能,科技兴农”、“我心中的亚运健儿故事”。以下为第四周的优秀稿件展示:
坚持守正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
图/文 生科234 徐靖翊
2023年10月19日晚19:30,在下沙教学楼B213,王一诺同学向我们讲述了何为守正创新,解释了为何要固本求新,并提出了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
首先,王一诺同学介绍了守正创新的提出及该词的解释。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总结出了“六个坚持”,其中之一便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中守正是指恪守正道,胸怀正气,行事正当,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创新是指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懂得变通,不断推陈出新。概括而言,守正创新即把握事物规律,根据一定目的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事物。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接着,王一诺同学结合古人的言论,提出个人看法。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桓宽在《盐铁论》中写道:“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从古人的言论中,我们必须承认,追求长远发展,不仅需要在根本和源头下功夫,也要牢记审时度势、因时而变的重要性。在现代化背景下,国家发展中,打好基础、稳根固本和辨明实时、因地制宜都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王一诺同学用真诚热情的语气,使同学们心有所思。
其次,王一诺同学结合了历史人物、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数字火炬人、及当下流行的数字博物馆,为我们讲述了为何要固本求新。江流远犹清和,草木长亦未歇,固本之成也;出新意于机杼,寄妙理于风骨,创新之功也。历史长河中,坚守本心与使命的人不可或缺。回望过去,有工人王进喜坚守劳动之本,一心扎根于大庆油田,坚定地站稳新中国石油的战线,这,是他的坚守;放眼当下,“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扎根敦煌,在大漠深处,将考古事业作为理想的灯塔,这,是她的坚守。同样,“创新”是现代化的活力源泉,发展离不开创新求新,亚运会的数字火炬手往返于钱塘江两岸,向世界人民带来了震撼;不少博物馆采用了数字化展览,让参观者如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文化的魅力。GDP的增长,全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高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增加,体现的是国家硬实力的发展;同时,我国的软实力逐渐
进入了世界人民的视线,汉语、中医、太极、武术吸引着外国友人的兴趣,“国潮风”在国内盛行。但是,近年来,惠山泥人,毛猴,木板年画,唐卡,提线木偶等传统手艺逐渐失传,淡出人们的视野,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种种,都让同学们有所思考,并在心中记下固本求新的理论。
演讲的最后,王一诺同学阐述了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与当下的流行现象。从了解自己的文化,让我们更有底气、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文化;到重视文化创新,积极推动文化创新,让我们的文化更加活力、更加富有创造力;再到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正是心中的文化自信,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人穿起了汉服与马面裙,这让同学们感同身受。
王一诺同学此次的演讲紧密结合当下,对同学们有很大启示,让同学们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理论有了更深的见解。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更是能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落实到很多小事中,由此而构建更美好的明天。
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
图/生技232 李梦婷 文/生技232 缪启航
2023年10月18日生技232的李梦婷同学在B号楼311进行了以“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的每日一讲活动。
首先,李梦婷同学以时代青年的身份提出来自己对守正创新与文化自信的理解:守正是创新的基础,时代青年在实践中要善于创新,更要坚持守正。文化自信是国家强大的基石,时代青年在人生道上要建立健全人格,更要坚定文化自信。
接着,李梦婷同学依“守正创新”主题,运用了洋务运动北洋水师的失败,华为芯片之争的胜利等古今名例,通过对比向我们说明了“一味模仿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的道理,并以此印证了“守正不愧人间正道,创新不畏世间浮词“的思想的正确性。
随后她以外来文化的兴起为背景,告诫我们:“外来文化固然新奇,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先辈们的思想结晶智慧内涵蕴含其中,更应值得我们学习发扬,一字一句凝结着无穷真理,等待着我们传承。”说明在这大数据时代,吾侪青年需学会在复杂迷惑的信息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最后李梦婷同学在台上再次号召同学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出我们的青春力量。
李梦婷同学的演说结束后,在场掌声经久不息。我们再次听到了警醒的钟声,面对新时代文化与创新的问题,吾辈青年不能坐以待毙,应以己之身担时代之责,勇作时代弄潮儿!
持守正之心,扬师德之风
图/文 生科225班 石函琪
10月16日上午,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25班同学石函琪于仓前慎园1号楼306教室开展“每日一讲”活动。
首先,她讲述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成长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而要做好这份工作,就需要我们始终坚守正知心。
其次,她详细讲述了守正之心和师德之风:守正之心,即要求我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作为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什么是善、是美、是真。要崇尚诚实、正直和公平,用自己的言行去示范,去引领学生。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扬师德之风,是教师应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师德,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教师要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燃烧自己的激情,付出更多的努力。要不断学习,增长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影响和感染广大学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社会栋梁。同时,持守正知心、扬师德之风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而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双翼。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家长眼中,我们是孩子的引路人;在学生眼中,我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因此,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成才。
最后,她讲述了对教师的期盼: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时刻记住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守守正之心,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好教师。能够共同努力,扬起师德之风,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活动中,石同学的演讲围绕教师生涯,用激昂的热情向同学们传递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为大家之后的师范事业铺下基石。
持方正之心,扬师德师风
图/文 生科224班 牛晓婉
2023年10月20日晚,生科224牛晓婉同学于杭师大仓前校区为大家进行了关于“持方正之心,扬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每日一讲活动。
首先,牛晓婉同学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引出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牛晓婉同学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
其次,牛晓婉同学提出若师德为大树,则对事业持方正之心就是它的根本。诗人康德说:”人们应当仰望的事物有两种,一是头顶璀璨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星空因其浩瀚绚烂而美丽,道德因其崇高圣洁而大放异彩。人生也是一样,只要坚守方正之心,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也能如坚韧的麻绳和白净的土豆粉一样,自污浊与腐臭间翩翩而来。青年教师满腔热忱地扎根于讲台,中年教师无怨无悔地扑在工作上,老教师默默地埋头苦干。在这样传道授业的氛围中,教师们不追名誉,但求工作进步;不追利益,但求今生无悔,以一颗方正之心劝勉教辅每一位学生,栽种起师德这株常青之树。
最后,牛晓婉同学表示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更要加深了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师德师风在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中的重要性,增强了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责任和信心,秉持方正之心,扬师德师风。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