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十一月主题为勇立潮头谱新篇,于在实处创辉煌;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我心中的亚运健儿故事;展望国家未来,谋求民族发展。以下是第八周优秀稿件展示:
展望国家建设,谋求民族复兴
图/文 生态221 郑韩
2023年11月15日,生态221班的郑韩同学为大家带来有关展望国家建设,谋求民族复兴的每日一讲,鼓舞大家积极学习,努力建设国家。
首先郑韩同学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礼堂上的讲话开篇,“在新征程上做出无负时代、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的确,国家建设我们这一代人要贡献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向着谋求民主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伟大复兴在路上,我们仍需持之以恒、努力奋斗。从疫情期间的建设恢复,以及全面小康的建成都证明了,人民群众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不要觉得自己的力量太过微弱,回望过去,如毛主席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我们展望未来时,不要觉得个人力量太过弱小,每一份力都值得纪念。现今国际局势紧张,国力的强盛与否决定了我们能否生存在一个和平的地方。国力的强盛需要发展国家建设,弱国无外援,过往的历史已经教会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道路。我们唯有继续发展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梦。
接着郑韩同学讲到了生活中人们建设国家的行为,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原来国家是这样一步步建设,往往那些生活中忽略的事,更令人心生向往。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展现当代青年的风彩与担当。
最后郑韩同学呼吁“努力学习,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展现当代青年人应有的担当。”
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
图/文 生态221 田霏颖
2023年11月15日,生态221的田霏颖在班上进行了与主题有关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的演讲活动。精神之'钙',是一种形象说法。共产党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她对于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的体会。
第一、践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第二、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刻以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做好分管的相关工作,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绝不能闭目塞听,而是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的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也才能巩固自己的理想信念。
第三、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理想信念不是假大空,必须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这就要注重行动和实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理想信念必须内化于心,并落实到个人行动上。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这次演讲的举行是让同学们了解到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的意义,希望大家都能学习,也能够做志愿为他人服务,建设美好社会。
展望国家建设,谋求民族复兴
图/文 生科235李宇晞
2023年11月12日,生科235班的丁诺宣以“展望国家建设,谋求民族复兴”为主题在班级进行了“每日一讲”活动的主题演讲。
首先她提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务实的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首先,我们需要坚定信仰,保持政治定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党性修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她讲到,我们需要聚焦经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
接着,她强调,我们需要关注农村农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她认为我们需要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国家建设事业,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努力!
展望国家建设,谋求民族复兴
图/生科216班 刘奕格 文/生科216班 刘振鑫
时光荏苒,国家建设的伟大舞台上,我们共同见证了祖国的腾飞,也为民族的复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23年11月16日,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203教室,生科216班刘奕格同学为我们带来了每日一讲,分享一些她对于《展望国家建设,谋求民族复兴》这一主题的思考。
首先,刘奕格说到,在国家建设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展望远方,引领着奋发向前。首先,我们要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发展的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其次,刘奕格同学讲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注重培养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我们更要勇于创新,吸纳世界文明的精华,推动我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科技是引领国家进步的动力。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努力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确保我国在世界科技前沿保持领先地位。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最后刘奕格同学说到:“展望国家建设,谋求民族复兴,每一个人都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见证者。让我们紧密423太热我国房地产 团结在一起,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够更加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最后,演讲虽然已经结束,但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
图/文 生科212 章笑菀
革命理想地高于天。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风雨兼程,始终保持政治思想的信仰。这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理念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信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政治思想信仰不仅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国家政治魂魄,还是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石。缺乏政治思想信仰,政治思想文化上就会“缺钙”,就会得 “软骨病”。
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国际形势下,吾辈青年更需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
求精神之“钙”,须以理想信念为根基。培养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至关重要。年轻人应该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目前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建立起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的深厚联系,产生对于民族发展的责任感和归属感。青年人应当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年轻人应该积极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了解党的意识形态为塑造个人价值观和信仰的核心支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内化党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年轻人应该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和发展个人技能,持续学习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还有利于社会进步。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青年人应该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了解国际形势,欣赏、尊重文化多样性。但思想之魂的构建,更少不了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我们应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溯历史,文天祥纵使“身世浮沉”,宁死不屈只为“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濂以“坚”为守正,不艳羡“烨然若神人”的权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吾辈需培养中国文化自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之“钙”、思想之魂保驾护航。
吾辈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因此更应补足精神之“钙” ,筑牢思想之魂,踔厉奋发,笃行慎思,砥砺前行,守好精神高地。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