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2024年三月份每日一讲主题为:由信仰而觉醒,赓续中华文脉;体育赋能,“数”说“十四冬”;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支撑网络强国建设;不负春光,起而行之。以下是第三周优秀稿件展示:
体育赋能,“数”说“十四冬”
文/生科233陈馨悦 图/生科233蔡欣怡
今天,生科233蔡欣怡在下沙校区教室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激动人心的主题——体育赋能,“数”说“十四冬”。
首先,她为大家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冰雪皑皑的赛场上,运动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战袍,在寒风中奋力冲刺、翩翩起舞。他们挥洒汗水,挑战极限,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冬日的赞歌。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十四冬”,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一场集竞技、文化与交流于一体的体育盛宴。
那么,体育究竟如何赋能“十四冬”呢?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
从竞技层面来看,体育赋予了“十四冬”无限的活力和激情。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无数运动员的拼搏与奋斗,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刷新纪录,为国家争光,为家乡添彩。体育的力量让每一位运动员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也激励着无数观众勇敢追求梦想,挑战自我。
从文化层面来看,体育为“十四冬”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冬季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十四冬”的赛场上,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的比赛,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到各地的风土人情。
此外,体育还为“十四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我们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体育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重要的是,体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用“数”来解读“十四冬”呢?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本届“十四冬”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运动员参赛,涵盖了冰雪运动的多个项目;观众人数更是达到了数百万之众,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十四冬”的规模和影响力,更彰显了体育在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方面的巨大作用。
朋友们,体育赋能,“数”说“十四冬”,这不仅是对一场体育盛会的赞美,更是对体育精神和体育价值的肯定。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迎接更多的体育赛事和挑战,让体育的力量继续赋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
不负春光,起而行之——以行动铸就美好未来
图/文 生科236韩宇炫
2024年3月13日,生科236班韩宇炫同学在E415教室开展了“不负春光,起而行之”的演讲。
首先韩宇炫同学发出春天来了的感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随着寒冬的离去,春天携带着生机勃勃的气息来到我们的身边。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时节里,我们不仅要欣赏春光的美丽,更要珍惜春光,积极行动,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努力奋斗。随着春天的到来,大自然换上了新装,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积极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努力奋斗。
其次韩宇炫同学提出了春天要去实践并要珍惜。春光虽然美好,但只有付出实际行动,才能收获成果。行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地去尝试、去实践,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更好的成绩。春天是一个短暂的季节,我们应该珍惜这个美好的时光,不要辜负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努力工作,充实自己,为实现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韩宇炫同学认为在春天我们应当提升自己。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我们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只有明确了方向,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实现目标奋斗。春光虽然美好,但只有付出实际行动,才能收获成果。我们要以奋斗的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实现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要在这个时节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付出辛勤的努力,秋天必定会收获满满的果实。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不负这美好的时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以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姿态去面对,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去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春天虽然美好,但时光荏苒,春光短暂。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充分利用这个美好的季节,为实现梦想付出更多的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以不负春光的精神,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韩宇炫同学倡导: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时节里,让我们不负春光,起而行之。让我们以行动去书写人生的华章,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去铸就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珍惜春光,珍惜当下,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共同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本次演讲非常成功,同学们反应很好。
不负春光,起而行之
图/文 生科221庄佳璇
2024年3月14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科221班在学校教室举办了一场以“不负春光,起而行之”为主题的每日一讲活动,主讲人为庄佳璇同学。她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向同学们进行宣讲,从而对三月,对接下来的新学期有所展望。
首先,庄佳璇同学以熟悉的古诗词“烟花三月下扬州”开头,三月,本身就带着希望和憧憬。结束了各自短暂却充实的寒假,结束了接连几日的阴雨天气,迎来的是新课程新学期,迎来的是大好的春光,淡淡的花香。其次,她将三月发生的活动娓娓道来。在三月,我们有学雷锋日,有国际妇女节,有植树节……学习雷锋精神,传递爱心力量,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学校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关注女性,尊重女性,鼓励每一位女性独立而自信,始终拥有拒绝的勇气和底气;了解植树节知识,发挥我们生命科学的专业优势,传播环保知识,把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思想践行落实到生活的每一小步……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参与,作为具有理想和抱负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建设更好的班级,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社会。
古人云“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庄佳璇同学总结道:“坐着高谈阔论,真的比不上起身实践。我们正值青春年少,看见的是明媚的春光,拥有的是无限的可能,所以“不负春光,起而行之”,做伟大理想的追梦人,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迎难而上,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认真富有激情的话语使在座的同学都产生了思考——目前阶段能做什么事情,在未来又有什么发展潜能。“纸上谈兵不如脚踏实地”,她向所有同学发起倡议。
此次每日一讲旨在促进同学们对于三月有基本回顾和思考,促使大家对于接下来的学期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以及落实行动。愿同学们都不负春光,起而行之!
由信仰觉醒,赓续璀璨中华文脉
图/文 生科225班 徐佳钰
3月15日上午,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25班同学徐佳钰于仓前慎园2号楼106教室开展“每日一讲”活动。
首先,她以信仰的定义“信仰,是心灵的灯塔,是精神的支柱,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引出本次演讲的主题。认为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信仰的力量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觉醒,不断赓续中华的文脉。
其次,她讲到从夏商周的青铜器,到秦汉的砖石建筑;从唐诗宋词的韵味,到元曲明清小说的情感,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既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在这些古代文化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信仰内涵。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佛教则倡导慈悲为怀,引导人们向善向美。这些信仰理念,如同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最后,她认为由信仰而觉醒,是因为信仰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让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有了信仰的支撑,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行,创造出一个个辉煌的成就。赓续中华文脉,更是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们要通过学习古代文化,了解我们的历史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要将古代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徐同学的演讲以信仰的定义为切入点,用响亮的声音将她对由信仰觉醒,赓续璀璨中华文脉的看法传递给了同学们,鼓励大家让我们以坚定的信仰,去追寻我们的梦想;以深厚的文脉,去塑造我们的未来,共同书写我们民族的辉煌篇章。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支撑网络强国建设
图/文 宋嘉玟
2024年3月12日,生科214班在杭州师范大学开展“每日一讲”活动,由宋嘉玟同学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数字素养,为什么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以及应当如何提升数字素养;同时,她也说明了,数字素养作为现当代由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被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如何影响我国的。
不可否认,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全球人类就进入了数字时代,能够运用计算机将我们生活中的信息转化为0和1,通过计算机的算力使生活更加便利。虽然如此,但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社会环境与过去大相径庭,为了保持新兴网络和线下环境的安宁,为了保证群众通过数字化获得更佳体验,也为了全球数字化技术发展,于2022年,国家网信办等联合印发《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使得数字素养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焦点。宋嘉玟同学对背景信息进行叙述后,根据国家网信办的定义,将数字素养与技能解释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这个概念既说明了数字素养的基础性,也说明了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它包含了种种数字公民需要具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为了让数字社会公民能够在生活中左数字化技术的主人,而不是被淘汰者、被驱使者。
首先,宋嘉玟同学指出,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独自面对各种电子屏幕和数字界面,每个人的注意力和行为数据也成为数字技术持续获取的目标。这一趋势不仅产生了隐私保护、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与陷阱等问题,还造成了注意力缺失、游戏与短视频成瘾等心理与行为失调问题。为了在数字社会中实现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也能够利用数字化进行生产,全民培养数字素养意味着让个体适应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让自己掌握信息获取和遨游数字世界的主动权,借助虚拟生活改善现实生活的质量,使技术服务与现实所需。通过此方向培养,就能够提升全民在数字媒体上的掌握度,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对于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有强大作用。
接着,宋嘉玟同学提出,全民培养数字素养需要从娃娃抓起,可以考虑在素质教育中加入数字教育的内容,不仅限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而是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引导学生利用技术应对现实。同时也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数字生存能力的获取。并且,针对不同人群,所需的数字素养侧重点不同,通用的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无非四个步骤,先“看”,广泛吸收关注数字技术相关信息、国家部署规划,跟上脚步;再“学”,对目前走进家家户户的数字技术相关概念进行学习,从而找到自己的适应方式;还有“思”,思考自身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做些什么,它们能如何帮助我;最后“用”,尝试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
宋嘉玟同学最后总结认为,或许数字素养的培养过程开头很难,但坚持下来,会收获到数字化时代才有的种种便利。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提高自身数字素养,国家就能够不断发展,向网络强国方向不断挺进!
由信仰而觉醒,赓续中华文脉
图/文 生科216班 虞婕
2024年3月12日下午,张钿同学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202教室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的每日一讲。
首先,张钿同学在最开始就引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延安。她指出,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长眠着6500多名在册延安籍有名或无名烈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构筑起永恒的精神丰碑,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祖国的功臣。今天,让我们走进十三位安眠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中的烈士与延安这片土地发生的故事。
接着,她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1945年8月28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然而,内战危机并没有减弱反而日益严重。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下午1时许,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来到东关机场准备迎接久别的战友,却迟迟不见飞机。4月8日下午5时许,西安方面回复延安:该飞机未曾返航。4月11日,从山西传来消息,飞机飞抵延安上空时天气恶劣无法着陆,决定返回西安时迷失了方向,误入山西兴县与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相撞,机上13位同志以及4名美军机组人员共17人全部遇难。噩耗传来,举国震惊,四海同悲。为了缅怀‘四八’烈士,中共中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26人治丧委员会。延安各界3万余人在东关机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及送葬仪式,毛泽东题写“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并为“四八”烈士写了悼词。
“会场上人山人海,花圈如同海洋”。讲到这时,张钿同学的语速渐渐变缓。许多老人将为自己准备的寿材让给了遇难烈士,被服厂的工人为死难者缝制了葬衣,边区的蒙古族人民用自己的文字写了挽联……延安群众陷入沉痛之中,响彻山谷的唢呐声,吹出了人们的哀思。“黑茶山顶,延安河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事业未竟全功,岂得安心含笑去;协议实施正需努力,那堪奇祸自天来。”周恩来和林伯渠题词,朱德、刘少奇等亲自执绋、送灵下葬。
“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邓发,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秦邦宪,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英雄已逝,但他们长眠于烈士陵园中的丰碑之下,化作最亮的星,照耀我们继续前行。
由此,张钿同学提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革命先烈们的一生或许短暂,但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不仅是时代的见证,更是我们汲取力量的源泉和强大动力。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极具感染力与号召力,张钿同学极力呼吁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传承先烈风骨,挺起民族脊梁,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精神力量。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