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当前位置 : 

每日一讲|生科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一周每日一讲优秀稿件

来源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 : 生科院团委     时间 : 2024-05-29     点击 : 95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2024年五月份每日一讲主题为:最是阅读滋味长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冀未知萤火,烛照人生可能;历史传承——寻找文化之“魂;践行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敦品励行,强化纪律定力。以下是第十一周优秀稿件展示:

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

文/生科233申屠晨浩 图/生科233陈馨悦

今天生科233陈馨悦与大家分享她的一些思考,主题是“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

孤独,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体验,长久以来一直是文学、哲学与心理学探讨的重要主题。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孤独的侵袭,甚至将其视为一种心理负担。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人类为何会惧怕孤独,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与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性动物的本质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作为高度社会化的生物,对社交有着本能的需求。进化心理学认为,早期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共同狩猎、抵御外敌、抚养后代。因此,融入群体成为了一种生存策略,而孤独则可能意味着被排斥、资源获取困难乃至生存威胁,这种原始的生存机制深刻地刻印在了人类的基因中,使我们天生倾向于避免孤独状态。

归属感与认同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位于第三层次,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孤独感往往源于这些需求未得到满足,个体感到自己与他人隔离,缺乏情感联系和支持。长期的孤独感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孤独的恐惧。

孤独的负面标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孤独常常被赋予负面的含义,如失败、排斥或不被需要。社会媒体的兴起虽然提供了连接的平台,但同时也构建了许多“完美生活”的幻象,使得个体在比较中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满。此外,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交流减少,表面的社交互动无法填补内心深处对于真诚连接的渴望,从而加深了对孤独的恐惧。

人类之所以惧怕孤独,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物进化的历史烙印、深层次的心理需求、社会文化的塑造以及认知上的误解。理解并正视孤独的复杂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孤独感,还能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区分孤独与独处,认识到在适当的时候享受独处时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努力构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以满足归属与爱的基本需求,从而减轻对孤独的恐惧。

图片1


珍视阅读,品味生活甘醇

图/生技232班 韦颖颖 文/生技232班 缪启航

2024年5月10日,生技232的韦颖颖同学在B号楼216教室进行了以“最是阅读滋味长”为主题的每日一讲活动。

韦颖颖同学首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你们喜欢阅读吗?”她表示,对于她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享受,一种能够带给她思考、启示和成长的途径。她鼓励同学们要珍惜阅读这一宝贵的机会,让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接着,在演讲中,韦颖颖同学将阅读比作一场甘霖,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她强调,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种子,需要我们耐心浇灌、精心培育。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

不仅如此韦颖颖同学还提到,阅读是一场心灵的盛宴。她认为,书中的故事、人物、情感和思想,都是打开我们内心深处门扉的钥匙。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获得成长的力量,让内心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此外,韦颖颖同学还强调了阅读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的重要性。她指出,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的缩影,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思想,拓宽我们的视野和认知。这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最后,韦颖颖同学呼吁同学们要珍视阅读这一习惯。她表示,阅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更能够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她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起享受阅读的甘醇,让阅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韦颖颖同学的演讲让同学们产生了共鸣。通过她的演讲,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

图片2


传承五四薪火,奏响青春华章

图/文 生科225班 杨钰钶

5月7日晚,生物科学(师范)225班的同学们于慎园1号楼206教室开展了“每日一讲”活动,本次主讲人为杨钰钶同学,她的演讲题目为“传承五四薪火,奏响青春华章”。

她谈到,回首百年前,那场震撼中外的五四运动,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青年学子们挺身而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就是五四精神,一种对科学、民主、自由的追求,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接着,她说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重任。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她看来,践行五四精神,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被困难和挫折所击倒。其次,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科研道路上,我们要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勇于挑战未知领域,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此外,我们还要有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在团队中,我们要学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最后,她指出,践行五四精神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在她的大学生活中,她始终将五四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和科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入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演讲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演讲活动,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此次演讲活动不仅展现了生科225班学子的风采,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践行五四精神,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图片3


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

图/文 生科222班 柴凯文

在2024年5月7日星期二上午,在慎园1号楼302教室中,生科222班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参加柴凯文同学的每日一讲,主题是“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探讨人们对孤独的恐惧及其影响,提升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柴凯文同学首先解释了人们对孤独的恐惧是常见的心理现象,他们害怕孤独会带来孤立感、焦虑和无助感。他强调了孤独并不等于寂寞,孤独是一种情感体验,每个人都会经历。面对孤独,重要的是要学会独处的技巧,建立内在的稳定感和自我价值感。

接着,柴凯文分享了一些应对孤独的积极方法,比如寻找兴趣爱好、建立社交网络、寻求专业帮助等。他提醒同学们要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避免陷入孤独的困境。此外,他还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勇敢面对内心的孤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应对孤独的经验。一位同学谈到在新环境下感到孤独和焦虑,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和结交新朋友,逐渐克服了孤独感,找到了归属感。另一位同学分享了在学习压力下感到孤独和无助,通过和老师、同学交流,接受心理咨询,找到了排解压力的方法。

通过这次每日一讲,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孤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孤独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学会面对和解决。同时,他们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孤独应对方法,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保持心理平衡,提升生活质量。此次每日一讲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面对孤独时能够更加坚强和自信。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心理健康成为每个人内心的安全港。

图片4


最是阅读滋味长

图/生科216班 贺伟 文/生科216班 高茜茜

2024年5月8号,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号楼108教室,生科216贺伟同学以“最是阅读滋味长”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首先,她向我们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这个看似寻常的行为,却蕴含着无尽的魅力和力量。它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现实与理想。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领略不同文化的风采,体验不同人生的百态。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接着,她又从知识的滋养、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启迪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她对于阅读滋味的理解。

阅读的滋味,首先来自于知识的滋养。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宝藏,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开阔眼界;我们可以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创新的灵感。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阅读的滋味,就是这种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的过程,是那种从无知到有知,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

阅读的滋味,还在于情感的共鸣。无论是小说中的悲欢离合,还是诗歌中的喜怒哀乐,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更加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的滋味,就是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是那种心灵的触动和共鸣。

阅读的滋味,更在于思想的启迪。伟大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它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阅读中,我们不断地被启发、被挑战、被激励,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阅读的滋味,就是这种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过程,是那种对真理和智慧的不懈追求。

最后,她呼吁我们珍视阅读的价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品味阅读的韵味,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片5


春日逐梦

图/生科216班 金戈 文/生科216班 马佳斐

2024年5月10日,为积极落实学校倡导的“每日一讲”活动,宣传5月的主题“践行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培养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216班的金戈同学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宣讲。

首先,金戈同学详细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5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接着,金戈同学提到了五四运动的一位名人,陈独秀先生。陈独秀先生是《新青年》的主编与灵魂,他既有“推翻一时豪杰”的胆略,又有“扩拓万古心胸”的方略。陈独秀先生是由蔡元培先生所认定的青年的指导者

作为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陈独秀,或为鲁迅《狂人日记》的精神原型,金戈同学转而说到。五四运动让陈独秀先生的思想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即“由美国思想变为俄国思想了,宣传社会主义了”。我们所知道的五四精神,实际上是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由不平等条约引起的民众运动,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金戈同学激情愤慨地说到。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最后,金戈同学祝愿大家能在践行五四精神的同时,提升自我精神境界,提高自我修养。并以一句“以奋斗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成就出彩的人生。”结束本次“每日一讲”活动。

图片6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关注我们
学院团委微信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