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2024年五月份每日一讲主题为:最是阅读滋味长;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冀未知萤火,烛照人生可能;历史传承——寻找文化之“魂;践行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敦品励行,强化纪律定力。以下是第十三周优秀稿件展示:
探索心灵深处的独白
图/文 生科232班 王懿婧
在这个信息爆炸、社交无界的数字化时代,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相连。然而,在这份喧嚣之下,隐藏着一个古老而普遍的人类情感——对孤独的恐惧。2024年5月22日晚,生科232班王懿婧同学在E号教学楼413教室带来了题为“探索心灵深处的独白”的演讲,带领我们一起探索“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
演讲开场,王懿婧同学首先引用了哲学家尼采的名言:“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这不仅为讨论设定了深邃的哲学背景,也巧妙地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独立存在状态的不安与排斥。
王懿婧同学指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自古以来,群居生活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生存上的便利与安全。这种基因中的集体意识,使得孤独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因为它挑战了我们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基本需求。在现代社会,尽管物理上的隔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轻易缓解,但精神层面的孤独却日益成为人们难以回避的问题。
演讲中,王同学通过一系列现有研究案例和统计数据,揭示了孤独感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她强调,长期的孤独感不仅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还可能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包括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王同学提出了解决之道并不在于逃避孤独,而在于学会如何与之共处。她鼓励大家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通过阅读、冥想、创作等方式深入了解自我,从而发现孤独中的成长机会。同时,建立高质量的社会关系,而非数量上的累积,对于缓解孤独感至关重要。
演讲的高潮部分,王同学还邀请了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分享自己对抗孤独的小故事,这些真挚的分享让整个会场充满了温暖和共鸣。王懿婧同学总结道:“孤独,是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伴侣,但正是这份静默的力量,让我们有机会听见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的自我。”
随着演讲结束,掌声响起,王懿婧同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孤独的深刻理解,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勇敢面对、积极转化孤独情绪的智慧启示。在孤独的探索之旅上,让我们携手前行,学会在寂静中寻找力量,共同拥抱更加坚韧、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
读书人生之道
文/生科233申屠晨浩 图/生科233王赠耀
今天生科233的王赠耀为我们演讲,主题是“读书人生之道”。
当谈及读书时,每个人心中可能会涌现出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充实、一种陶冶情操的过程。而“最是读书滋味长”这句诗词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读书之乐的向往和感悟。在我看来,读书所带来的滋味是深远而持久的,让我们一同探讨这种滋味的体验。
读书,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当我们翻开一本书,随着文字的展开,我们仿佛踏上了一场奇妙的旅程。在书中,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遨游于历史的长河中,和伟人对话、与智者交心。每一页的翻动,都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一次灵魂的洗礼。在书中,我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知到智慧的光芒,让我们的心智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
读书,是一种沉淀的过程。在忙碌的生活中,读书可以让我们暂时远离喧嚣,放慢脚步,静心沉淀。在书的海洋中,我们可以找到安静的港湾,思绪可以自由飞翔,心灵可以得到滋养。好书如同一缕清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通过读书,我们慢慢积累着智慧和体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深度。
读书,是一种启迪的过程。在书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类智慧的结晶,感受到作者的思想火花。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与作者在思想的殿堂中相遇。书籍是智者留给我们的智慧宝库,让我们在其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思想。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激发灵感,激励自己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读书显得尤为珍贵。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修行,一种提升自我的过程。读书之乐,远不止于文字和篇章,更在于那种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奇妙体验。读书之滋味长,长在心灵的深处,长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我们在书中找到答案,在智慧中获得启迪,在心灵的交流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最是读书滋味长”,当我们品味这句诗意深长的古语时,不仅感受到读书之乐的美好,更体会到那种心灵得以滋养、智慧得以启发的深远意义。愿我们永远怀揣对读书的热爱,让书籍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读书之滋味长存于心间,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的记忆。
最是阅读滋味长
图/文 生技222班 邓微
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首先邓微向大家介绍了“最是阅读滋味长”所出之处,最先起始于郑板桥在山西教书留下的一块书法石碣上所写到的:“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邓微说到在这之后演变出了“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样一句朗朗上口的语句。对于这句话,邓微并没有作过多的解释,顾名思义即可。借这句话,邓微说到:阅读是智慧生活的不尽活水,是人生的指南向导。
随后,邓微向大家分享了在这一学期阅读余华先生的《第七天》的故事,一开始充满好奇连续读了三天,但后面断断续续读竟然花了半个月才看完一本书,而当看完的时候也没了太多的感情,对主题的领略也浩然无存;这并非邓微所想达到的阅读效果。紧接着,邓微用这个故事向同学们说到:读书不是一个简单的用眼睛去浅尝辄止的过程,而是用脑去理性思考,用心去认真感悟。读书、学习都不是功利性的事情,或许把它们当成一种人生乐趣也是非常好的,心情沮丧烦躁、感觉压力很大的时候,打开喜欢的书,何尝不是一直慰藉。最后邓微邀请大家跟着自己一起勉励: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获得阅读的深长滋味。
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
图/文 生科222班 姜科迪
在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姜科迪同学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213教室,进行了“我们为什么惧怕孤独”的每日一讲。
姜科迪同学首先做了背景的阐述:在这个快节奏、高连接的时代,人们似乎总在逃避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孤独。孤独,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词汇,如同夜幕降临后的寂静,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但为何,作为一种自然的情感状态,孤独会引发我们的恐惧?
姜科迪同学随后带领大家一同踏上心灵的探索之旅,揭开我们对孤独恐惧的面纱。
他根源探寻:社会性本能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自古以来便群居生活以求生存和繁衍。这种深层次的社会性本能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使我们倾向于寻求归属感与社交联系。孤独,作为与群体分离的状态,触发了我们内在的警报系统,警示着可能的危险与被排斥的风险。因此,对孤独的恐惧,某种程度上是进化过程中为了促进社群合作与生存而形成的心理机制。
他从心理需求向同学们解释:认同与价值人之所以惧怕孤独,还源于对认同感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切需求。在人群中,我们通过交流互动获得认可,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孤独时,缺少了外界的反馈,我们可能会质疑自我价值,感到不被需要或理解,这种情感上的空虚成为了恐惧的源泉。信息时代的孤独陷阱现代社会,尽管社交媒体让我们看似时刻与世界相连,但实际上却可能加剧了个体的孤独感。屏幕背后,是无数渴望真正连接的灵魂。虚拟世界的表面繁荣掩盖不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深度人际交往的渴望。当线上互动无法满足真实情感交流的需求时,孤独感便油然而生,进一步加剧了对孤独的恐惧。
他以此讲述应对之道:拥抱独处的力量面对孤独的恐惧,重要的是学会与之和平共处,甚至从中找到成长的力量。独处不仅是自我反思的机会,也是自我发现和提升的宝贵时光。通过阅读、冥想、艺术创作等形式,我们可以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建立更坚实的自我认同。同时,培养深度而非广度的人际关系,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也是缓解孤独恐惧的有效途径。
最后,姜科迪同学以一段话结尾:“孤独,如同生活的调味剂,虽带有一丝苦涩,却也蕴含着成长的甘甜。它提醒我们,人与人的连接何其珍贵,自我探索何其重要。当我们开始理解并接受孤独作为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时,恐惧将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成熟与深刻的内心平和。在这个旅程中,愿我们都能学会独处而不孤单,拥抱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践行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
图/文 生科214班 施瑶
今日,2024年5月20日,在慎园1号楼201室内,一场意义非凡的主题班会如期举行。在这次班会上,我们有幸聆听了施瑶同学的一场激情演讲,她以“践行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为主题,向全体同学发出了深情的呼吁。
施瑶同学以充满激情的声音开场:“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她的话语立即吸引了在场每一位同学的目光,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
在演讲中,施瑶同学深刻解读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强调了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的重要影响。她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激发了一代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勇于挑战不公和不道德,努力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奋斗。
施瑶同学接着谈到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重要性。她呼吁同学们要牢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践行五四精神的道路上,施瑶同学强调了不断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性。她指出,五四运动的青年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而今我们更应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最后,施瑶同学号召全体同学团结奋斗,不断创新。她指出,只有在团结奋斗、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践行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
“同学们,青春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我们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时刻。”施瑶同学慷慨激昂地结束了演讲,“让我们以五四精神为指引,用我们的青春之歌谱写时代的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施瑶同学的演讲让他们深受启发和鼓舞,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践行五四精神的决心和信心。相信在施瑶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薪火相传,让文化之“魂”永续流淌
图/生科212潘雯静 文/生科212 章笑菀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题是《薪火相传,让文化之“魂”永续流淌》。
当我们仰望浩瀚星空,总会忍不住追溯那远古的文明之光。从远古的先民在荒野上点燃第一束火焰,到如今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未停止。而文明的传承,正是由无数代人用智慧和勇气,将文化的“魂”薪火相传,代代延续。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历经沧桑巨变,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得益于我们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核,这正是我们文化之“魂”。它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是“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是“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这些精神内核,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也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然而,文化的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与模仿,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创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也有拼命硬干的人,也有为民请命的人,也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先贤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应该传承他们的精神,将他们化作精神力量,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传承文化,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诵读古诗词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欣赏民族音乐中领略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近年来,一些优秀电影、电视剧、音乐作品,将中华文化的“魂”融入到现代创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例如,电影《战狼》系列,电视剧《觉醒年代》等,都以鲜明的民族精神内核,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将深沉的中华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传承文化,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的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将文化之“魂”传递下去。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如同那巍峨的长城,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在历史的洪流中;如同那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我们也要像先人一样,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将文化之“魂”薪火相传,让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
历史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魂”,让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薪火相传,永续辉煌!
谢谢大家!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