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 

生科院卢剑波教授团队发表有关全球碳排放的研究成果

来源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 : 卢剑波     时间 : 2022-06-02     点击 : 206

科学证据表明,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GHGs)的释放。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气候危机正在加剧。与此同时,新冠疫情(COVID-19)大流行及其对经济毁灭性的影响,许多国家仍深陷COVID-19危机,同时它们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当前世界仍在走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未来几十年全球二氧化碳(CO2)减排面临巨大挑战。

近日,生科院卢剑波教授团队在《Energy Strategy Reviews》(中文名:《能源战略评论》,IF6.425,工程技术大类二区)发表了题为“From global to national scenarios: Exploring carbon emissions to 2050”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Kaya模型来预测CO2排放量,共计考虑了三种主要情景(正常情景,BAU;后哥本哈根巴黎情景,PCP;去全球化情景,DGC),探索了到2050年全球和主要碳排放国家在不同发展路径下燃料燃烧CO2的排放趋势和排放量。

3

论文截图

结果显示,工业化国家一直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排放者,但一些新兴经济体现在是绝对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于处于发展各个阶段的国家来说,实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增强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影响的能力,将非常重要。在全球、区域、美国和中国的CO2减排情景中,PCP情景是最佳的CO2减排路径,在该情景下全球CO2排放量将在2029年达到排放峰值(31.813 Gt)。可再生能源引领着向低碳能源结构的转变,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应用将大幅度减少CO2的排放量。COVID-19大流行导致全球排放量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下降。

4

三种主要情景下燃料CO2排放预测 a:世界; b:经合组织; c:美国; d:中国)

如果要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 以内,就需要在未来10年内将全球排放量减半,并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碳排放。历史统计数据和CO2强度预测模型分析证实了CO2排放与GDP的非线性关系,为主要CO2排放国的经济发展和CO2排放如何协调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结果表明,以更绿色的方式使用能源对降低全球碳排放和维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卢剑波教授和陈慧丽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蔡歆以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在去年5月份,卢剑波教授还在《Biomass & Bioenergy(中文名《生物质与生物能源》,IF5.061,工程技术大类二区)发表了题为“Biogas: Potential,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in a changing China”的论文,该论文发表一年来已经在Scopus数据库中他引达到9次。上述二篇论文的发表,为学校ESI工程学的前1%贡献了生科院的力量。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关注我们
学院团委微信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