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陆洪良老师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文,揭示了入侵性红耳滑龟比土著淡水龟类具较强潜在耐氨能力的生理基础

来源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 : 科研办     时间 : 2023-03-23     点击 : 34

1

第一作者:孟沁园

通讯作者:陆洪良

发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期刊5-Year Impact Factor10.237

通讯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论文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60372

2

引言

氨是水体中常见污染物,影响水生生物的存活与生长。不同水生动物应对环境氨胁迫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与行为反应,可潜在地反映物种间有差异的耐氨胁迫能力。本研究将土著乌龟(Mauremys reevesii)、外来的红腹龟(Pseudemys nelsoni)和具较强入侵性红耳滑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幼体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氨环境中,通过比较三种淡水龟肠道微生物和肝脏代谢物反应上的差异来反映不同龟类潜在耐受氨胁迫能力上的差别。

实验设计

3

主要结果

水体氨暴露对三种淡水龟幼体的生长与运动表现无影响,但对它们的肠道菌群组成和肝脏代谢产物具有显著影响。三种淡水龟中,因氨暴露而显著改变的肠道内细菌属的数量在土著乌龟中出现最多,但显著改变的肝脏代谢产物数量在入侵性红耳滑龟中最少,表明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对氨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的物种间差异。

4


5

三种淡水龟类在氨胁迫环境下肠道微生物组和肝脏代谢组反应上存在显著差别

小结

本研究结果发现入侵性红耳滑龟在氨胁迫下的相关生理反应并不敏感,表明其相对较强的耐受氨胁迫能力;相反,土著乌龟微生物组成和代谢产物发生较大改变,反映其生理表现的敏感性与较低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推测:入侵性红耳滑龟较强耐受氨胁迫能力可能有助于其与土著龟类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第一作者简介


6

孟沁园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20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主要开展两栖爬行动物生态毒理学研究,已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quatic Toxicology发表2篇。

通讯作者简介

7

陆洪良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生理与进化生态学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关注我们
学院团委微信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