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当前位置 : 

每日一讲|生科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周每日一讲优秀稿件

来源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 : 生科院团委     时间 : 2025-03-10     点击 : 22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三月主题为

浙江新定位: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中国基建的时代跨越,从"千万工程"到"未来乡村":浙江乡村振兴的2.0版本,国漫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浙江的“文化自信”:从“八八战略”到文化传承与创新。以下是第周优秀稿件展示:


国漫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图/文 生科221班 包思彤

2025年3月5日下午3时,在杭州师范大学慎园1号楼305教室,主讲人包思彤面向生科221全体学生进行了主题为“国漫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演讲。

首先,主讲人从近期热播的国产动画《镖人》《异人之下》等作品入手,分析了当前国漫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她提到,随着国漫制作水平的提升,中国动画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并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大量观众

其次,她围绕“文化自信”展开讨论,强调国漫不仅仅是娱乐作品,更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她以《长安三万里》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动画讲述唐代诗人的故事,让年轻人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紧接着,她分析了国漫在讲述中国故事时的核心要素,包括“中国式美学”“本土价值观”以及“世界共鸣点”。她指出,优秀的国漫作品能够通过精美的画面、深刻的叙事以及富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塑造,向全球观众展现独特的中国文化。

最后,主讲人结合当下时事,提及近期《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上映的情况,探讨了国漫如何适应国际市场,同时保持文化本色。她认为,中国动画需要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找到平衡点,在保持中国文化核心的同时,让故事具备更强的全球共鸣度。

在演讲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国漫的看法。有同学认为,国漫的发展仍需突破叙事模式的局限,让故事更加多元化;也有同学提出,中国神话、历史和民间传说依然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国漫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更多探索。

此次演讲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国漫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关注,使大家意识到国漫在国际舞台上的潜力,也加深了大家对文化传播的理解,促使更多人思考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图片1


以国漫崛起洽谈中国故事

图/文 生技222班 王芯

2025年3月4日上午,王芯同学在慎园1号楼208教室进行了以《以国漫崛起洽谈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演讲。

首先,她以《黑神话:悟空》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两部近年来具有极大国际影响力的国漫作品为例引出国漫的崛起,两部作品以现代视角塑造了两个传奇人物,讲述了两段传奇故事。那么,为什么这两部作品可以成功呢?

王芯谈到,无论是《黑神话:悟空》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他们的成功本质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共鸣。《黑神话:悟空》以游戏的形式讲述孙悟空的英雄故事,通过一次次操刀挥棒了解悟空,以全新的文化传播方式让中国故事走得更远;《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现代的漫画制作和情节演绎,将哪吒的形象塑造的活泼又坚毅,让无数海外友人了解到中国传统。

接着她还提出,这两部作品的背后是中国影视工业体系的质变,是技术的高速创新发展。除了情节的跌宕,还有特效制作的精良,是棍棒挥舞间的细节敲打、是水火交融的粒子特效,都让国漫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最后,跟随这两部作品的脚步,国漫还要踏浪前行,以更新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是一条澎湃前行的大江,蕴含无数也海纳百川,我们仍需借助新颖的文化传播手段让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图片2


中国基建——奏响时代跨越的强音

图/生技232班 田炜杰 文/生技232班 缪启航

2025年12月6日,生技232班的田炜杰同学在慎园1号楼303教室,以“中国基建:奏响时代跨越的强音”为题,为全班同学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生动展现了中国基建发展的壮丽历程与辉煌成就。

在演讲的开始,田炜杰同学就指出,从平原到山区,从内陆到边疆,中国基建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国家发展的辉煌历程。它绝非仅仅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更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象征,有力地见证着中国从百废待兴迈向繁荣昌盛的伟大跨越。

她回顾道,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瓶颈。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无数建设者怀揣着满腔热血,毅然奔赴各个建设工地。彼时,尚无现代化施工设备可供使用,他们凭借肩挑背扛、风餐露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修筑起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正式拉开了中国大规模基建的序幕。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中国基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一时期,中国基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建设水平。从上海南浦大桥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从京九铁路到三峡工程,一项项举世瞩目的大型基建项目相继建成,充分彰显着中国基建的雄厚实力。

进入新时代,中国基建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和创新的理念,引领着世界潮流。高铁已然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从诗人的浪漫想象变为现实。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更是创造了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奇迹,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使中国在通信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演讲最后,田炜杰同学深情地说:“回首过往,中国基建从蹒跚起步到昂首阔步,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转身。展望未来,中国基建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随着演讲的结束,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中国基建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3


国漫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图/生技241班 汤思语 文/生技241班 徐柏伟

2025年3月6日,徐柏伟同学在下沙校区B号楼311室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国漫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演讲。

首先,他谈及近年来,国漫发展势头强劲,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到《长安三万里》,票房成绩斐然,国漫逐渐成为文化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这背后,是国漫创作者们对中国故事的不断探索与呈现。

紧接着,他道讲好中国故事,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富矿,《长安三万里》带我们领略了大唐盛世,感受李白、高适等诗人的风采,影片中的古诗激活了我们的 “文化基因”,引发强烈共鸣。《落凡尘》改编自牛郎织女传说,对传统性别叙事进行成功改写,让古老故事焕发出新活力。

再然后,他说到同时,国漫不能简单堆砌传统文化符号,而要与当代社会潮流和现实相接洽,与现代人的审美、情感、价值观相适应。《姜子牙》打造全新的 “东方英雄” 形象,映射出现实中人们的迷茫和困惑,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振。

再接着,他再技术层面入手,如今的国漫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像《哪吒之魔童闹海》运用 “动态水墨渲染引擎” 和 “粒子特效” 等高科技手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将先进技术与中国故事深度融合,能为讲。

最后,他呼吁国漫好中国故事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让我们期待更多国漫作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为我们呈现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图片5


铜墙铁壁,筑国泰民安

图/文 生科235 赵敏慧

2025年3月4日下午,赵敏慧同学在慎园1号楼204教室进行了以《铜墙铁壁,筑国泰民安》为主题的演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开始,她用我们熟悉的元曲描述了一幅古代人民用智慧筑造的美好家园。引出中国基建的时代跨越是从千年赵州桥到"火雷速度"的文明对话1400年前,隋朝工匠李春在洨河之上挥动墨斗,用28道独立拱券编织出赵州桥的脊梁;2020年寒冬,四万建设者在知音湖畔昼夜鏖战,让两座现代化医院在长江之滨拔地而起。

紧接着,赵敏慧同学从古桥上的永恒智慧和生命方舟里的现代神话两个方面讲述了当"敞肩拱"遇见"模块化",当石凿斧劈对话物联网高科技,跨越千年的时空长卷里,中国基建的基因密码正在完成一场震撼世界的传承与超越。幻灯片上精彩绝伦的圆明园、故宫,拔地而起的跨海大桥、救助千万的医院让大家叹为观止。

而后,她从赵州桥的"腰铁"加固工艺到火神山的钢结构模块化拼装,从"二十八道拱券独立施工"到"5G+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协同,中国基建的DNA里始终跃动着创新与效率的基因。李春用糯米灰浆粘合石块,现代工程师用高分子防水材料筑起"防渗长城";古代工匠靠"鲁班尺"把握分寸,今天的"基建狂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毫米级精度。这种传承在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中延续,在"复兴号"列车的无缝钢轨上飞驰,更在"新基建"的算力网络中重构时空。

最后,她用慷慨激昂的声音讲述着时代的回音。从隋朝匠人掌心的老茧到现代工人AR眼镜里的全息图纸,从洨河上的石质奇迹到数字孪生城市的云端镜像,中国基建正在完成从"营造法式"到"智造范式"的文明跃迁。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一个古老民族用创新基因书写的永恒传奇——当传统智慧遇见现代科技,当工匠精神碰撞数字革命,跨越千年的营造史诗正在续写新的华章。

图片6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关注我们
学院团委微信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