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当前位置 : 

每日一讲|生科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七周每日一讲优秀稿件

来源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 : 孙天一     时间 : 2025-04-06     点击 : 52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四月主题为安全食品的中国方案;浙江的生态现代化之路;教育变格重塑育人生态;省域治理现代化,推广浙江经验;从“义乌小商品”到“跨境电商”的浙江全球化叙事。以下是第七周优秀稿件展示:


省域治理现代化,推广浙江经验

图/文 生科226 谢雨丹

2025年4月1日上午,谢雨丹同学在慎园1号楼教室进行了以《省域治理现代化,推广浙江经验》为主题的演讲。

首先,她讲道:“浙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其在省域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成果丰硕,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她详细介绍了浙江在数字化改革、基层治理创新以及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例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

紧接着,她指出:“推广浙江经验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和应用。”她强调,不同地区在经济基础、人口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借鉴浙江经验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避免生搬硬套。她以一些中西部省份为例,说明如何在借鉴浙江数字化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发展适合自身的数字经济和智慧治理模式,实现“弯道超车”。

最后,她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结束演讲,并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启示。她呼吁同学们要关注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前沿动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推动本地治理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她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既要善于借鉴他人之长,又要敢于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图片1

“义乌小商品”到“跨境电商”的浙江全球化叙事

/文生科232 朱子逸

4 月 1 日晚,生物科学(师范)232班的同学们在慎园 1 号楼 110 教室开展了“每日一讲”活动,本次演讲人朱子逸同学以“从‘义乌小商品’到‘跨境电商’的浙江全球化叙事”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演讲伊始,朱子逸同学带领大家走进了义乌小商品的崛起之路。她详细介绍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马路市场”逐步发展为如今的“世界超市”的历程,阐述了义乌小商品凭借“小、轻、薄、多”的特点以及海量的商品资源,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随后,她将目光聚焦于跨境电商的崛起与创新。朱子逸指出,义乌抓住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机遇,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她提到义乌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等荣誉,并强调了政府在其中出台优惠政策、建设产业园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支持举措。同时,她还介绍了义乌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创新商业模式,如推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以及探索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融合发展等情况。

在探讨浙江全球化叙事的启示时,朱子逸同学认为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开放是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的支持是发展的有力保障。她通过义乌的发展历程,生动地诠释了这三点启示。

最后,朱子逸同学呼吁新时代青年要积极为浙江的全球化进程贡献力量。她建议同学们学习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等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此次演讲不仅让同学们对义乌小商品以及浙江的全球化进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励着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2

绿水青山绘就共富图景

/文 生技222班 陶云叶

2025年4月1日上午,陶云叶同学在慎园1号楼204教室进行了以“浙江的生态现代化之路”为主题的演讲,以《在山水间书写发展答卷》为题,为班级同学带来了一场关于浙江生态现代化之路的深度解析。

演讲的开始,陶云叶同学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组对比图引发阵阵惊叹:2003年浑浊的浦阳江与2023年碧波荡漾的治水成果,昔日灰蒙蒙的杭钢旧址与今日变身生态公园的钢铁记忆。陶云叶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破题,梳理了浙江生态治理的演进脉络。“生态现代化不是简单的环境治理,而是发展范式的根本转变。”该同学重点剖析了安吉余村的转型密码,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资料显示,这个曾经粉尘漫天的“石头村”,如今民宿经济年收入超2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万元。她以专业视角解读浙江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机制,让同学们看到了环境保护背后的经济意义。

谈及青年责任时,陶云叶通过查阅资料并展示了当前浙江省生态现代化发展的案例:下姜村通过:“生态农业+数字溯源”模式,使每斤生态大米增值8元;95后新农人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智慧茶园”,减少农药使用量40%。“我们要做绿色发展的解码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让生态现代化从政策文件走向田间地头。“这番话语引发在场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本次的演讲中,陶云叶融合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和实践思考,用青年话语诠释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答卷,让我们看到生态文明理念在青年群体中的生动实践!

图片3


食品安全的中国方案

/生技241 付青云 文/生技241 吴诗瑜

 近日,随着315晚会的曝光,食品安全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对此,生技241班的付青云同学在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B514教室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食品安全的中国方案”的演讲。

首先,付青云同学先讲述了讨论食品安全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更是大于天。十四亿人共同迈向美好生活的征程中,中国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向世界贡献食品安全的"中国方案"。

   接着,他告诉我们食品安全的中国方案是一份用制度编织的承诺:从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到"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的四最要求,中国建立起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在浙江杭州,"阳光厨房"工程让后厨操作实时直播;在广东佛山,食品追溯系统让每棵蔬菜都有"电子身份证",制度创新正在重塑食品安全的治理范式。

   然后,他紧跟时事,讲到这是一场用科技驱动的革命:当区块链技术遇上阳澄湖大闸蟹,每只蟹的成长轨迹都成为不可篡改的数据链;当人工智能进驻食品检测实验室,百万级样本分析效率提升60%;当中国已建立全球最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7.8万个监测点便如同贴身保镖,守护着百姓的餐桌。

   另外,付青云同学还强调食品安全的中国方案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共治实践:在山东寿光,20万菜农通过"绿色生产积分"获得市场优先权;在美团外卖平台,400万商家接受消费者"随手拍"监督。从田间到舌尖,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监督形成的合力,正在构筑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长城。

   最后,他总结到,食品安全没有完成时,当我们看到婴幼儿奶粉抽检合格率连续五年超过99%,当"中国标准"开始引领国际食品法典制定,我们更加坚信: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智慧,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实践,以共治为路径的体系构建,这就是中国呈献给中国百姓的完美答卷。

图片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关注我们
学院团委微信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