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当前位置 : 

每日一讲|生科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周每日一讲优秀稿件

来源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 : 生科院团委     时间 : 2025-10-08     点击 : 30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每日一讲”演讲活动持续开展。三月主题为从黄岩岛保护区看中国:既是主权捍卫者,也是生态责任担当者;金熊猫论坛的启示: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排外,强大源于开放包容;九三阅兵,走出自信,走进未来,走向胜利;把头抬起来,浙江U13足球队尽显少年拼搏精神;向海图强,利用海洋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下是第三周优秀稿件展示:

植开放包容之土,育文明璀璨之花

图/文 生科254班 林唯一

2025年9月24日,吴佳瑶同学在A栋201教室进行了“植开放包容之土,育文明璀璨之花”为主题的演讲。

首先她对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进行了大致的概括,指出该论坛的主题为“文明共聚,开创未来”,会议上汇集海内外各路精英人士,以主题演讲、巅峰对谈等多元形式呼吁加强国际文化交融。

接着她联系过往与现今我国文明发展史,提出“文明交流价值共识贯穿始终”, 从唐代玄奘西行、清末民初西学传播到当代的“一带一路”及包括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内的许多会议,都无一不在宣告着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守正非为拒易客,自信源于纳百川。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犹如含苞待放之花,孤芳自赏只显单薄,百花齐放才让春色满园。

随后,她指出,嘉宾在论坛上提到的“数智赋能、光影解码”旨在通过智能手段创新,推动文化交融。她举例说明各国利用AI推动发展的成果已初见雏形,并在未来仍会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演讲的最后,吴佳瑶同学总结说,金熊猫论坛既彰显了艺术是世界性的语言的深刻内涵,更通过务实计划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呼吁我们年轻一代怀开放包容之心态,利用科技创新手段,以自己的力量助力世界文明的交融进步。

图片1


从“黄岩岛保护区”看中国:既是主权捍卫者,也是生态责任担当者

图/生科241班 廖云峰 文/生科241班 章哲

2025年9月25日上午,廖云峰同学在慎园1号楼402教室进行了以“从‘黄岩岛保护区’看中国:既是主权捍卫者,也是生态责任担当者”为主题的演讲。

他首先指出,黄岩岛作为中国南海诸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环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其主权归属不容置疑。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主张基于充分的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依据,历代中国政府持续行使有效管辖,留下了大量历史证据和法律文件。他强调:“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国不可动摇的底线,而黄岩岛正是这一立场的鲜明体现。”

随后,廖云峰同学谈到,近年来中国在黄岩岛周边设立海洋生态保护区,不仅彰显了主权存在,更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生态担当。他介绍道,黄岩岛海域拥有丰富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南海生态链中的关键一环。中国通过科学监测、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管理,积极保护这一片蔚蓝净土,禁止非法捕捞、限制人类活动强度,并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生态合作机制。

他进一步强调,中国在黄岩岛的做法,打破了“强国即扩张”的西方叙事逻辑。我们不是以霸权姿态宣示存在,而是以建设性方式实现治理——既通过海警巡航、岛礁建设维护主权,也通过生态保护、科研合作展现和平意愿。这种“主权与责任并重”的模式,正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的缩影:坚定而不失包容,强硬而不失温度。

接着,他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加强海洋法治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利与和平主张;第二,支持海洋科学研究,用数据和事实支撑生态保护决策;第三,推动青年参与海洋事务,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海洋人才。

最后,他引用《人民日报》的评论作结:“一个国家的海洋观,折射出它的文明高度。”今天的中国,不仅在地图上标注着黄岩岛的主权归属,更在行动中书写着对自然与未来的敬畏。让我们共同认识到:守护黄岩岛,既是守卫国土,也是守护生态;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坚定支持国家在南海的正当立场,同时以理性、科学和可持续的眼光看待海洋发展。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中国既是主权捍卫者、也是生态责任担当者的双重角色,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2


九三阅兵,走出自信,走进未来,走向胜利

图/文 生科232班 徐靖翊

2025年9月22日晚20点,生科234班的徐靖翊同学在慎1教学楼进行了每日一讲,她的演讲主题为“九三阅兵,走出自信,走进未来,走向胜利”。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共同回顾那场展现国威、振奋人心的九三阅兵。这场盛典,不仅是一次力量的检阅,更是一次精神的宣誓,它清晰地告诉我们:我们的国家,正走出自信,走进未来,走向胜利。这是徐靖翊同学开场的呼吁。

徐靖翊同学带着同学们回顾了九三阅兵的场景。首先,她提出,九三阅兵让我们走出了自信。当受阅将士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国产尖端装备首次公开亮相,我们看到的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浩然之气,感受到的是一个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走向繁荣富强的民族的坚定步伐。这份自信,源于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源于我们辉煌的历史文化,更源于我们坚定不移的道路。

进而,她说到,九三阅兵让我们走进了未来。阅兵场上,信息化、现代化的新型装备,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的巨大成就,勾勒出未来科技强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蓝图。这告诉我们,国家的未来系于创新,民族的希望在于奋斗。我们必须以这场阅兵为新的起点,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迈向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新时代。

在最后,她指出,九三阅兵让我们必将走向胜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已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继续保持那么一股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精气神,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赢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徐靖翊同学的演讲振奋人心,激励着同学们,更是引发了大家对国家军队的敬佩以及对国家的热爱。

图片3


大国风范激荡青春志向,时代强音召唤青年担当

图/文 生科234班 应佳成

9月23日上午,在仓前校区勤6-101教室,应佳成同学为全班同学带来了一场题为“九三阅兵,走出自信,走进未来,走向胜利”的精彩“每日一讲”报告。本次活动旨在回顾历史瞬间,感悟国家力量,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与时代责任感。

报告伊始,应佳成同学首先借助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资料,生动再现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宏伟场面。他重点解读了受阅官兵坚毅的眼神、整齐划一的步伐和自主研发的先进武器装备,阐述了其中所彰显的“走出自信”的深刻内涵——这是一个历经磨难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豪迈宣言。同学们全神贯注,被气势磅礴的画面深深吸引。

其次,应佳成同学将视角延伸,分析了阅兵式如何“走进未来”。他指出,阅兵不仅是对过去辉煌的展示,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宣示,体现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以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坚定步伐。紧接着,他引导大家思考“走向胜利”的时代命题,强调胜利不仅是战场上的凯旋,更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征程。

然后,他结合当代青年的使命,呼吁大家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锤炼本领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持续“胜利”贡献青春力量。演讲过程中,教室内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思考。

此次“每日一讲”活动意义深远。首先,在个人层面,它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增强了同学们的国民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在集体层面,通过共同回顾国家高光时刻,进一步凝聚了班级同学的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最后,在更广阔的层面,活动激励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蓝图,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定了为创造更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报告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图片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324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1205
学院联系电话:0571-28868882、28865333

关注我们
学院团委微信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慎园15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333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亿校云